|
|
怀康博士的书稿《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传承研究》行将出版,我很高兴。因为这部书稿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乡村生活,也有机会让我回望久已陌生的乡土文化。 乡村曾是我们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要不断努力,千方百计挣脱的地方。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乡村基本上还是以农耕生产方式为主的,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围绕这种生产方式的乡村文化正在不断衰落。进入21世纪,乡村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乡村走向凋敝,一部分开始梳理乡土文化、发掘乡愁,也开始以新的面貌呈现乡村生活,于是出现一大批锦绣般的“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开始起步了。 我们这代人对于城市生活的向往,原因主要在于与乡村生活相比,城市生活是一种现代化的生活,生活也有保障,而乡村生活则高度依赖土地、依赖自然条件、生产方式落后,生活艰苦,缺乏保障。这与中国社会自近代以来长期养成的城乡二元建构思路有关。我们小时候,人们的理想生活模式被描述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是因为在人口占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缺的就是“楼”“电”和“机器”。 我的家乡位于晋南,我们村子通电大约是在1975年,此前,人们的日常照明全部依靠煤油灯,晚上八点多就睡觉了。当“电”这种动力被输入乡村后,乡村才逐步“亮”了起来,自己的家亮了、村里的街巷亮了、学校的教室亮了、大队的办公室亮了、大戏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演了、村里的干部可以用高音喇叭发号施令了,逐步出现了电动机,生产队的井水可以用电动水泵抽上来了、打麦场的碾子可以用电机带动了、粮食可以用电动磨面机磨了。电,像一位光明的使者,一步步照亮乡村,也一步步把乡村带入现代社会。但这一切,与城市的发展速度相比仍然十分缓慢。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大批乡村青年到城市上大学、从军、打工、做生意,乡村仅有的照明现代化、动力现代化不足以吸引青年、留下青年,乡村也就慢慢“空心化”了。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起了乡村振兴的总动员。这是国家前所未有的针对乡村建设的动员令,是最全面、最深入的动员令。该文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快速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着迷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崛起于世界之林之时发出的动员令,也是在新时代中国政府对乡村重新审视、重新构划的动员令。在这一个文件中,“文化”一词出现过35次,我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有了“文化”这个灵魂,乡村振兴才算真正奏效了。 乡村的凋敝与“空心化”关键是“文化”的缺席。传统乡村社会的乡土文化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乡民之间生产和生活的协作、矛盾的生成和解决、对于各类困难的应对主要靠的还都是乡土文化。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化被彻底解构了,这是风靡全球的现代文化的力量所致。而在中国社会盛行数千年的乡土文化在现代文化面前,由于缺乏新的生成机制而被解构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乡土文化是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社会系统中自给自足式的生产和生活模式,是围绕血缘、家族利益建立起来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其所在的空间存在限制、活动方式有限,都无法与现代工业文明所构筑的时空观、生产观、生活观相抗衡。所以,当中国社会集中力量在城市发展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时,乡村文化被“搁浅”了。而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政府以新的理念重构乡村经济和社会来振兴乡村时,“文化”被放在一个核心位置,就显得十分得法。 怀康主修设计,曾在韩国两所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又在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过专门的研究工作,视野开阔,也具备理论与实践兼擅的素养。他的著作透过乡村振兴战略,反观乡土文化的本质,尤其是在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和发展其对经济的非消极作用,在当下更有必要。该著作从宏观至微观深入剖析和梳理乡土文化的传承困境,全面阐述乡土文化重构的急迫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并探索乡土文化立足传统、走现代性融合之路的系统建构策略,对乡村振兴及乡土文化传承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借鉴价值。著作在梳理乡土文化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思考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借鉴,进而总结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的策略,对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均有参考价值。 怀康博士是80后,他的思考和著作的出版,让我感受到新一代学者的崛起。祝愿怀康在学术道路上更上层楼。 王廷信,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兼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艺术学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8—2022)等职,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首席专家,出版《锦笺记评注》《中国戏剧之发生》《昆曲与民俗文化》《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谈艺论教》等,主编《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艺术海外认知研究》《艺术导论》等著作,发表学术文章140余篇。 怀康,男,汉族,党员,1982年10月生,山东邹平人,农学博士,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现为山东理工大学环境设计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常州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女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淮南师范学院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4项,发表A&HCI、SCI、CSSCI、北大核心等学术论文30余篇,主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等项目120余项。 |
|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
联系人:张会利 手机:13506381032
联系人:张龙旭 手机:13608919610
电 话:0537-4223096
地 址: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诚路7号